深圳发布首个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深圳专场”首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大会
深态观
深态观
2023-12-06 10:51
原创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于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代表深圳市参加“中国角”系列边会活动。12月5日,大会“中国角”边会深圳专场活动举行,这是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角”首次举办地方专场活动。

深圳专场活动的主题是“低碳发展 深圳先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指导,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主办。此次深圳专场活动发布《深圳市新兴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研究报告》《深圳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和“碳LIVE平台国际版”等多项重要成果。同时,还通过低碳案例展示、主题演讲、高端对话等方式,分享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圳实践经验。

近年来,深圳深入贯彻绿色低碳理念,抢抓机遇、先行示范,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成效显著。此次深圳专场活动发布的《深圳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是深圳首个应对气候白皮书,《白皮书》通过积极减缓气候变化、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夯实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以及创新示范彰显深圳特色等5大板块23个小节,系统梳理“十三五”以来深圳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与行动,重点回顾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亮点与成效。

亮点一: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制度逐步完备

深圳积极出台指导性文件,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碳达峰“十大行动”。印发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全面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坚持立法先行,将立法优势转化为低碳发展优势,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初步形成以综合性法规为统领、专项法规为主干、政府规章为延伸的制度体系。健全绿色低碳标准计量体系,建立碳足迹标识认证体系,完善碳排放监测体系,建成6个温室气体高精度自动监测站点和2个红树林海洋碳汇碳通量监测站点。建立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编制全市首个高分辨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

亮点二:协同推进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深圳采取了一系列减缓气候变化措施,率先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制度,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水平全国领先,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在全国率先实现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100%纯电动化。截至2022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76万辆,港口岸电覆盖率达到87%,建成国内单体运输机场规模最大的充电桩群,绿色建筑面积超1.6亿平方米,建成各类公园1260个,森林覆盖率达39.2%,形成了森林进城、绿意满城的绿色格局。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以及水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441平方公里达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入选国家首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综合减灾社区创建率82.36%。

亮点三: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减排效能

经过十年探索实践,深圳基本建成制度健全、主体多元、交易规范、创新发展的地方试点碳市场。2022年,深圳首次试行初始配额有偿分配制度,碳配额交易额较上年增长1.9倍,配额流转率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碳交易试点第一。加大碳金融支持力度,组织商业银行重点对入库项目进行支持。创新碳普惠机制,发布更新公共出行等四个重点领域碳普惠方法学,碳普惠相关应用程序累计用户量超600万,落地省内首例购买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修复案例。

亮点四:先行先试,创新示范

深圳积极探索近零碳发展新路径,启动两批共56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建设,成功打造多个具有领先示范意义的近零碳项目,预计项目建成后碳排放量可降低约43%。推进前海合作区、龙岗区省级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建设,探索超大城市碳中和实现路径。探索减污降碳协同路径,鼓励区域开展减污降碳工作,大鹏新区发布了全市首个区县级降碳减污协同指数,龙岗区探索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机制,龙华区多维度推动制药产业链减污降碳进程,宝安区在重点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

亮点五:激发公众活力,共促绿色发展

企业勇当绿色发展领跑者,腾讯发布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比亚迪获颁国内首张SGS承诺碳中和符合声明证书,达实智能大厦成为全市首个实现碳中和的绿色建筑,华润电力建成世界第三个、亚洲第一个多线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测试平台。开展绿色创建,鼓励绿色消费,开展节能宣传周、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活动。连续多年举办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和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积极参与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国际气候峰会,深入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向全球分享应对气候变化深圳经验。

绿色发展,驰而不息。接下来,深圳将对标国际,先行示范,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建设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创新低碳城市,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为全国乃至国际社会贡献应对气候变化深圳智慧。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