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城和浪漫之都演绎文化双城记
2023-11-20 08:24
来源:深圳晚报

11月19日,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重磅活动“当创新之城遇上浪漫之都:深圳·杭州文化对视”第三场名家对谈以“自然意蕴与城市意象”为主题,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南区大台阶举行。

▲11月19日,深圳·杭州文化对视——名家对谈“自然意蕴与城市意象”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南区大台阶举行。 本版图片均由深圳晚报记者 余海洪 摄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范悦,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书画鉴赏中心副主任林海钟,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姜俊展开了精彩的建筑对谈。著名建筑师、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深圳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担任嘉宾主持。

▲范悦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朱荣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林海钟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教授
▲姜俊 策展人 艺术批评家
▲刘晓都 著名建筑师、深圳坪山美术馆馆长

城市是情感与记忆的容器

城市与人的存在息息相关,它既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也是承载情感与记忆的容器。而对一座城市的最初印象,往往由建筑和地标提供。刘晓都表示,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频频唱响文化领域的“双城记”,通过与历史底蕴丰厚的城市交流学习,提升城市内涵与气质。“一个好的城市,需要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的共建和平衡,我希望深圳这座创新之城,不仅在城市建设的物理空间上不断更新迭代发展,也在个体的生活细节上拥有更多温度,这样将更好地激发城市活力。”

在历史的长河里,每座城市都积淀下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核,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生于杭州西湖、长于杭州西湖的林海钟对杭州有着深厚的情感。作为著名的山水景观城市,杭州的城市意象与西湖有着深厚的联系,南宋时以“西湖”为内容和题名的画作数不胜数,西湖见证着城市的繁荣,也寄托着文人的志趣。“我心目中的理想城市是南宋的杭州古都。”热爱山水画、也热爱着传统文化中集中体现着审美意象的西湖,林海钟动情说道。

深圳自然意蕴塑造城市格局

人的存在和参与,让城市意象拥有了更多可供“阅读”与探究的空间,城市意象折射出居民的生活状态。“我是城市规划师,我们的职业就是想象未来的可能性,”朱荣远认为,杭州有杭州的历史,深圳有深圳的故事,对于当下生活在深圳的市民而言,现代化的诉求更为明显。“每一个个体人在对现代化想象中,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在这座城市烙下各种痕迹,无论是建筑还是个体的生活方式,都为这座城市的创新提供非常难得的社会基础。”

来深5年,范悦观察到,深圳更像是均衡的多中心的设计规划,因此,他还在挖掘个人感受中对于多面深圳的城市印象。他以深圳实施“山海连城”计划为切入点,展示这座城市独具魅力的生态公共空间营造。“深圳自然意蕴完全塑造了深圳城市格局。我觉得,从现在往后,我们应该要挖掘我们既有的城市意象并探究其传承问题,这可能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共建城市意象寻求身份认同

城市意象也是人的情感、体验、记忆等构成的心理空间。姜俊出生于杭州,在国外研学多年后又重返杭州工作。在他的视角和体验下,更多是杭州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开发、更新和扩张,城市边缘逐渐进入城市中心。姜俊认为,在激活文化基因、塑造城市意象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民间的城市热爱者,不断进入城市空间,通过各种媒体平台传播城市记忆,这既是在挖掘历史文脉、共建城市意象,也是在寻求另一种形式的身份认同。

活动中,对谈嘉宾妙语连珠,从多角度深入探讨城市印象与文化记忆,展现深杭两地城市发展及文化形态的共性与特性。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以特别的视角“阅读”城市,现场嘉宾与市民读者在交流中产生了更多思考与创意,在对谈结束时仍感到意犹未尽。

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杭州市委宣传部、深圳读书月组委会主办,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当创新之城遇上浪漫之都:深圳·杭州的文化对视”系列活动共有4场。当天晚上,深圳市设计与艺术联盟副主席栾倩,趣城工作室创始人兼主持设计师、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宇星,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韩绪,中国著名设计师、光合机构召集人、典尚设计创始人陈耀光做客“表达语境与城市美学”设计对谈,与中国著名设计师、韩家英设计公司创办人、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客座教授、主持嘉宾韩家英展开精彩交流,通过设计视角,探索城市面貌和美学价值。

深圳晚报记者 陈仪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