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寒合伙人到离职创业!90后的他还登上福布斯精英榜
多面深活
多面深活
2023-06-30 13:25
来源:深圳晚报
原创

图片


27岁跻身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29岁入选胡润30岁以下中国创业领袖榜单、从韩寒粉丝一路奋斗至成为他的合伙人……光鲜亮丽的履历背后,付圣强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赤子之心,离职创业,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他的签名如此写道。


图片



01

飞驰:从粉丝晋升合伙人


早年在广东珠海求学时,付圣强已在媒体一线实战。他是韩寒的忠实粉丝,毕业后就往韩寒的公司投递简历,未能成功,后来他孤身一人前往上海,在一家签约韩寒的图书出版机构工作,积累了不少刷屏营销案例,用了一年时间,在没有资金预算的情况下做了500多万新增的微信粉丝。


巧合的是,付圣强作为群众演员参与拍摄了韩寒导演的电影《乘风破浪》,第一次与偶像有了近距离接触。后面在行业前辈的引荐下与韩寒面对面交流,甚至曾在电影片场聊了一个通宵。2018年年底,付圣强受韩寒邀请出任ONE(有树文化)合伙人,“他是我的偶像,所以当时选择跟他站在一起。”对他来说,这是难得的与偶像并肩工作的机会。


创业初期为站稳脚跟,他与团队一起打造多篇10W+爆款,旗下公众号「ONE文艺生活」吸引了一大批文艺青年的关注。擅长内容创意的他,也掌握了一套流量密码,创立的MCN机构位列抖音官方年度排名TOP5,一年粉丝净增长3亿。


图片


当看到文化品牌ONE已慢慢步入正轨,付圣强内心还想尝试更多挑战。于是,他再次离职创业,自立品牌「造浪」。


02

造浪:随时代浪潮起势


离开老东家后,付圣强起先尝试了Web3领域,搭建数字藏品平台「造浪元宇宙」,但他发现这个领域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进来的大部分是投机者,“相对来讲行业比较乱象丛生。”随着研发团队投入的加大,赚的钱都投了进去,盈利全化为泡沫。“以前达到过一个高峰,我们也从高峰下去,去了另一个高峰,结果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我们到了web3的一个小山峰,就发现没啥人,它的商业并不成熟。”他急流勇退,及时止损,选回熟悉的赛道。


图片


正巧,有一些深圳的朋友找付圣强询问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让他被动接受了一些咨询项目,而后顺其自然承担下企业战略咨询业务。“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到底应该走哪条路才能收益最大化,社会价值最大化。”


毕业七年,工作辗转于上海、北京两地。如今,又回到了他最初求学的广东省,落地深圳。提及深圳,他总把“务实”挂嘴边。这里不仅沿海地区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越,而且营商环境的优化和创业政策的扶持,给予创业者无限可能性,“我在这样相对好的营商环境里面,也会觉得如鱼得水。”


03

循道:创意生产的法则


两年前,他写作出版的《数字化引擎》一书中曾详细介绍过人工智能,2023年ChatGPT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比工业革命影响更深远,团队为企业做咨询时,极大程度运用人工智能协助输出策略。“ChatGPT遇强则强,能不能凭借人工智能得出好的结论,其实就是考验你提问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你过往经历的组合,你的知识储备,你的逻辑,你的认知。”


图片


走在科技前沿,迭代生产工具,创业团队也十分精简,成员不足十人,主要通过线上协同办公,比起看到成员是否在公司办公,付圣强更注重工作结果。此前,他还策划过线上实习项目“一个体验”,设立多个岗位,组建社群,实现了活动的自传播与自运营,仅一个季度就云集了超7万实习人数。


创意无好坏,但有对错之分。”为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他摸索了一系列关于内容生产、裂变营销等创意方法论,“有些选题,有些内容就不会有人传播,它就没有价值,那这种都是错的,我们就不会做。”未来他还考虑在深圳设立创意工厂,助力大湾区数字营销。


图片


关于如何批量生产创意,付圣强以编辑部开选题会为例。平日里,团队会根据五个维度去判断选题是否会受到人们的欢迎,第一,选题目前受众群体是否足够广,第二则是话题讨论度,第三是内容能为读者带来什么价值,可以是干货、情绪价值,或是新趋势、乐趣等等,第四就是时机,第五是看选题是否会有受众转发,能否形成传播效应。这五个维度相当于五个评分标准,以此为选题评分,再根据得分排名写稿。“图文内容的创作,完全可以像工厂一样去拆分流程,设立标准优化生产,这样的话能确保我们大多数的内容都能受到欢迎,并且我们也会加入一定的社会价值。”


图片



Q

未来你比较看好哪个流量平台的发展?

付圣强:我个人认为视频号还有很大的潜力。今年其实也已经在爆发的前沿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视频号会战胜抖音,只是说他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微信是目前中国使用人群最多的社交应用,视频号本身内嵌在微信生态内部,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和机会。在移动端层面,年轻人群体逐渐把小红书作为搜索引擎,现在年轻人要买东西,要去餐厅,都是看小红书,它已经成为影响年轻人决策的这样一个平台。所以,在我看来,这两个平台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机会。


Q

对于未来的数字化转型,是否有经验可以给到公司与个人?

付圣强:从公司讲,数字化已经成为公司发展新引擎。比如营销数字化,以直播短视频为例,已经逐渐成为很多企业最大的渠道,比如我以前所在的出版行业,最早的时候是在书店卖书,后来发现大家都跑到线上买了,传统平台像天猫、当当、京东,现在是大比例偏向短视频,包括直播、找人带货。企业不重视这一方面,就很难取得很好的竞争优势,要拿出当年创办企业的初心与坚持,逐步优化营销,企业内部也要搭建出一条创意生产线,将这种新媒体营销变成自己公司的武器和优势。


从个体来讲,一定要提早去进行相关的学习实践,如果说自己不懂这方面,你可以去找专业机构进行实习,花时间去学习培训,看相关书籍。光学不行,还得练起来,一定要干起来,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只要你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并且实施行动,我相信一定有收获,这个时代是非常公平的。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多面深活》栏目将持续寻找更多深圳“斜杠青年”,如果你有故事,请将“个人简介+联系方式”发送邮件至“szwbgfwx@163.com”。





策划 | 陈小思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林冬雯

编辑 | 林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