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顺斌:记录时代,用镜头讲好深圳故事
深一度
2022-08-10 20:14
原创

1981年初,周顺斌跟随所在的基建工程兵部队南下深圳,担任新闻报道员,从此开始用相机记录深圳建设者的历史影像,《大军南下》《工棚里婚礼》《光腚娃》等一批名作相继诞生。1984年,他的摄影作品《升》获得第1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职工考场》荣获1984年度广东省新闻摄影一等奖。他用“第三只眼”记录了深圳。

记录拓荒时代 

1981年到1983年间,周顺斌骑着他的五羊牌自行车,后座上放着相机包,沉默地穿梭在各个部队工地之间,记录了大量部队工程以及基建工程兵的日常生活图景。从军13载,周顺斌对部队的感情贯穿始终。他是在基建工程兵部队长大的孩子,熟悉建筑施工,熟悉战士,更加熟悉部队生活。在他所拍摄的照片里,士兵们总是乐观坚毅,神态欢欣。他的相机就像一双温柔的眼睛。

1982年,周顺斌拍摄的照片《喝泥水解渴》上,一名战士手上拿着铁锹,两脚踩在泥浆里,正弯着身体趴在地下,喝泥坑里的水。他的裤子后面,还有着明显的补丁。“这张照片拍摄于当年挖排洪渠工程现场”,周顺斌解释,深圳气候炎热,战士们施工时常挥汗如雨,口干舌燥。但施工处离驻地远,道路不便,炊事员常送不到饮用水。所以战士们就在挖水沟时用篱笆围一个圈,让水浸到这个地方,沉淀泥沙后再喝。照片《工棚里的婚礼》也是当年基建工程兵简朴生活的真实写照:一对新人在工棚里举办婚礼,大家喜笑颜开,桌上摆满了花生、瓜子和小苹果。说是婚礼,更像是一场茶话会。

这样的照片还有很多,每到下半夜,周顺斌就会钻进部队食堂旁储粮仓库改造成的暗房里,用自己配置的药水冲洗照片。深圳的气温实在太高,由于温度不符合标准,大量底片在多年后已经龟裂。

1984年,一张名为《升》的照片让周顺斌声名大噪。两栋大楼直插云霄,中间一个身着蓝色背心的建筑工人,正高举双臂吹着哨子指挥吊车,阳光从左上方打到他的身上,高耸的大楼仿佛刚从他身侧崛起。这张照片历时两天,换了两个拍摄者,才从数十张胶片中选出。“1984年《升》发表后,有不下五个人跟我说是因为这张照片来的深圳。”周顺斌说。

40年后,这批照片已经成为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重要历史影像,被北京军事博物馆,深圳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周顺斌的作品也屡屡被用在讲述深圳改革历史的作品当中。

讲好深圳故事

1983年,周顺斌转业成为一名电视台记者,他说:“那时候我隐约觉得把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的过程记录下来,是我的责任。”周顺斌觉得,两万基建工程兵不只建设了深圳这座城市,还开创了一种「拓荒牛」的时代精神——那是一种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下我们最需要的,也正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军魂。2008年到2013年间,周顺斌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修复了有关基建工程兵的相关照片。2014年,这些照片被他整理成册,命名《这支队伍1981-2013》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为伟大时代的亲历者,周顺斌一直在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深情讲述改革开放的深圳故事。2018年,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播出专题片《唤醒40年的记忆——基建工程兵看深圳》,通过他的老照片讲述深圳40年的沧海变化;中国日报推出英文专版《周顺斌:与深圳40年》; 中国摄影杂志刊发了他的作品专题《看这40年,深圳从1978开始》。2019年,人民摄影报刊发他的作品专版《回望深圳40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央视4套连续两晚在黄金时段的《国家记忆》栏目播出《军魂永驻:基建工程兵》纪录片(上下集),选用了周顺斌34幅记录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的历史照片。2020年,央视一套「瞬间中国」栏目直播深圳24小时,选用他提供的深圳地标性历史图片48张;深圳市“红树礼赞”颁奖晚会表彰了60位突出贡献人物,基建工程兵荣获集体奖,60位老兵上台表演,周顺斌为晚会提供了60幅照片,他的作品《喝泥水解渴》被编成舞剧搬上舞台……

如今,周顺斌已经69岁,手抖得厉害,签字很慢,但端起沉甸甸的相机,还是很稳当。退休之后,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待在位于罗湖区的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老干部活动中心,十年如一日地参与深圳建设相关的影展活动和公益事业。除了与老战友相聚,周顺斌更愿意看到年轻人前来观展,了解那段珍贵的城市历史,传承“拓荒牛”精神。多年来,军人品质已经完全融入了他的生命,也融入到被他定格的每个历史瞬间。

深圳晚报记者 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