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年化:守护成长,最爱这声“孔爸爸”
社会能见度
2022-08-10 17:02
原创

在龙岗区宝龙街道东升路68号,有一栋三层小楼,里面总能传出一阵阵孩童的笑声。这里是龙岗区智康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有近100名特殊儿童在此生活。他们中有部分一出生就失去了父母抚养,但幸运的是,他们都有一位共同的“爸爸”。

“爸爸”孔年化,现年34岁,是一名退役军人,在部队里先后荣获三等功3次。退役后,他又荣获了深圳市龙岗区民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深圳市龙岗区第九届“梦想与力量”感动龙岗人物、深圳市龙岗区“十佳最美家庭”荣誉称号、龙岗区宝龙街道第四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人物。

迎接新的使命

建立民办残障儿童社会福利机构

2006年12月,18岁热血青年孔年化响应国家号召,毅然穿上军装。因为服役期间战功赫赫,他成为部队的重点培养对象。但因军事训练中不慎负伤,伤残八级,他无奈退出现役。“刚退役还没有完全适应生活,说实话那时候我还比较迷茫。”孔年化复员回到地方后,拒绝了当时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就业岗位,选择了自谋择业。“我还可以做什么?”成为孔年化日思夜想的问题。

孔年化没有想到,一次偶然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他的人生轨迹在那一刻和残障儿童交织在了一起。

2011年,孔年化来到福利院,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孤残儿童。他发现,社会上的残障孩子是很多家庭的牵绊,他们需要护理,需要得到帮助。孔年化回到家后,终于找到了自己新的使命和目标——让特殊儿童尽量得到康复,步入社会。

2012年5月,孔年化拿出自己所有的退伍金和创业金承接了龙岗一家残疾人康复机构。他每天住在服务中心,穿着保育员的衣服,用笨拙但孔武有力的双手给孩子们喂奶、洗澡、给大小便不能自理的孩子换纸尿裤。他全年没有休息,和其他专职员工一起每天24小时三班倒地照顾孩子。渐渐地,孩子们也对孔年化产生依赖。如果半天没见到他,不少孩子都会问阿姨:“孔爸爸去哪里了?”

帮助残障儿童回归正常生活

最让孔年化感到自豪的,是孤独症儿童冬冬的成功脱残。母亲抱着冬冬来到康复中心时,他只有3岁。冬冬不会说话、不会交流,看着平静地熟睡在自己怀里的孩子,母亲愁容满面,无助彷徨,只有把冬冬交给孔年化。近10年,冬冬都会在康复中心接受融合教育和强化训练。一次在中心接受训练后,冬冬跟着母亲正准备回家,一声“妈妈”从冬冬的嘴里喊出,让冬冬妈妈和孔年化愣在当场。这是冬冬人生中第一次呼唤母亲,冬冬妈妈听到后,忍不住身体开始颤抖,在中心门口大哭起来。“看到冬冬妈泪流满面的样子,我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也会一直做下去。”孔年化说道。如今,冬冬已经16岁,能够和身边的家人、朋友正常交流,正常上学。

“我们都说这些孩子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他们其实都很‘甜’。”长达十余年致力于特殊儿童公益事业,孔年化将智康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打造成为深圳首家经民政部门评估授牌的助残类5A级社会服务机构。孔年化介绍,目前,中心现有专职员工260名,残障儿童服务对象455名,其中院内服务对象165名,院外服务对象290名。

一头担着使命

一头连着初心

在孔年化不断前进的道路上,少不了家庭的支持。“初期,因为常年不在家中,妻子郑丽云时常也会觉得落寞。”孔年化说道,面对这种情况,他会直接带着爱人到中心体验一天照顾特殊儿童。看着这些令人爱怜的孩子,郑丽云决定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正是有家庭的默默支持和付出,才让孔年化能在家庭与社会责任中找到平衡点,才能放心大胆地做更多想要做的事情。

2021年9月,孔年化当选为龙岗区七届人大代表,本着为辖区退役军人提供更好服务的初心,同年揭牌成立“孔年化战友工作室”,在宝龙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给退役军人服务平台,组织社区退役军人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题教育。疫情防控期间,孔年化更是多次组织辖区退役军人成立先锋队伍,并给社区捐赠大量防疫物资。

孔年化如一颗树,站立在残障儿童、人民和战友中间,一头担着使命,一头连着初心。

深圳晚报记者 涂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