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生活多年,最让你离不开的是什么?”小红书上的这个帖子,没想到高票胜出的是:社康。
早在1996年,全国首家社康在深圳水库新村揭牌运行;2009年,又首创了家庭医生服务。这些年,深圳始终坚持“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把深化医改和健康深圳建设紧绑一起,让健康保障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深圳给医疗体系装上了“顶天立地”的双引擎——“顶天”的是21家市级医疗中心,是专治各种大病、难病、重病的“攻坚队”,还负责培养医学人才、搞科研攻关;“立地”的是21家基层医疗机构,由区属综合医院牵头,带上社康、康复、护理机构组团作战,承包居民的健康管理和常见病诊疗。
“深圳实行‘两融合一协同’基层医疗集团运营模式,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了传送门,为社康发展装上了活力泵。”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圳市1142万参保人直接绑定社康为健康首站,相当于每3个深圳人就有2个选择家门口就医。
目前,深圳“社康通”小程序用户突破1600万,社康年诊疗量保持近9%增速。2024年,社康扛起全市38.7%的门诊量,更包揽了86.1%70多万高血压患者、76.6%30多万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成为慢病防治管理的“主力军”。
近半深圳人找到自己的“健康伙伴”
为了方便市民就医,全市社康因地制宜延长服务时间,已有652家开设午间门诊,659家提供夜间诊疗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筑牢全生命周期健康防线的关键一环。截至2024年底,全市逾万名全科医生组建了5453个团队,为760万居民提供签约服务,签约覆盖率达43%,近半深圳人找到了自己的“健康伙伴”。

今年,深圳多部门联手为家庭医生服务“升级加码”,推出多种个性化服务包,还配套激励保障机制,签约居民直接解锁“VIP特权”:开慢病药最高能报销90%,还能优先转诊大医院。更贴心的是,社康把住院服务“打包”送进家门。2012年首创社康家庭病床服务以来,这张病床“越铺越广”,2025年上半年就突破1.3万张。
1689万份电子健康档案为居民健康精准“画像”,92.64%的规范化覆盖率让数据“活”起来,207.56万重点人群(含51.6752.93万老年人)享受社区健康规范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健康管理服务率达83.7888.47%。
慢病管理更是成效显著,73.38万高血压患者、31.94万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专属档案,通过定期随访和个性化指导,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达75.8%、64.1%。慢病高发的老年群体成了社康“铁粉”,68.15%老年人一年内至少去签约社康就诊4次。
97%以上患者留在深圳就医
在深圳,社康看病更能解锁省钱“秘籍”。社康执行全市最低的第四档收费标准,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在三级医院基础上打8折,一般诊疗费更是低至10元/人次。在医保报销环节,三级医院报55%,二级医院65%,到了社康直接升到75%。要是退休人员,还能再叠加5%优惠,报销比例高达80%。
设备配置更硬核。深圳发布社康基本设备清单,明确必备设备标准,推动优先配置。全市社康已配备CT(含X光射线机)127台、彩超602台、DR122台,基本实现“每个街道至少一台X射线机或移动医疗车”,小问题在家门口就能精准诊断。
药品不断档,用药更安心。社康慢性病用药目录从233种增至258种,常用的降压药、降糖药、心脏病药选择更多。现在,社康和三甲医院药品“一键共享”,慢性病患者一次能开4到12周的药量;高血压、糖尿病等8种常见病门诊用药保障全面加强;还有专业药师加盟家庭医生团队,让患者每粒药都用得明明白白、安全可靠!
人才保障更给力。深圳将社康机构门诊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40元/人次,在全市基层医疗集团推行医保基金“总额管理、结余留用”改革。目前,社康医务人员薪酬基本实现不低于举办医院同类同级人员水平,在社康工作、取得副高以上职称的全科医师可“超岗”聘任。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