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旅游途中,73岁的潮汕老人陈阿公(化名)通过一次体检意外发现体内埋藏着一颗“沉默炸弹”——主动脉弓部溃疡。这个长在血管壁上的“溃疡”平时不痛不痒,可一旦破裂就会引发致命大出血。令人欣喜的是,通过我国自主研发的“黑科技”CS一体式弓部三分支重建系统,陈阿公在深圳成功接受了微创“拆弹”手术,避免了开胸风险。这项由北京阜外医院舒畅教授团队历时十年研发的创新技术,正在通过“京深联动”模式惠及更多粤港澳大湾区患者。
体检意外发现血管“炸弹”,微创技术破解手术难题
今年7月,陈阿公在家人的安排下于北京旅游期间进行体检,意外发现主动脉弓部溃疡。这个位于血管关键“立交桥”上的溃疡基底宽27mm、深23mm,远超20mm/10mm的手术指征标准,如同血管壁上不断扩大的“坑洞”,随时可能破裂引发猝死。73岁的陈阿公有30年吸烟史和20年高血压病史,还患有冠心病,心脏主要血管狭窄达50%-60%。传统开胸手术对他而言风险极高,很可能术中就会发生心梗。
常规微创手术同样面临挑战。主动脉弓部位置特殊,常用的“开窗”“烟囱”技术容易发生内漏,且术中需要阻断血流,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就在家人纠结之际,北京阜外医院舒畅教授团队提出了创新解决方案——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CS一体式弓部三分支重建系统。这套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无需开胸,无需定制,能有效避免内漏,同时重建三根分支血管。
让陈阿公一家感到惊喜的是,深圳阜外医院与北京阜外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舒畅教授团队可以直接在深圳为患者实施手术。“一样的医生、一样的技术,在深圳做手术,我们既能照顾,回家也方便。”陈阿公的小儿子表示。经过全家商议,最终决定在深圳接受这一创新手术。
8月8日,舒畅教授带领团队在深圳为陈阿公实施手术。通过4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从右大腿、左右手和左颈四处穿刺进入血管,在造影定位下精确找到病变位置,放置CS支架。这个一体化支架如同为主动脉弓量身定制的“马鞍”,其凹槽设计为三根分支血管修建了“高架桥”,确保血流畅通无阻。术后造影显示支架形态良好、无移位及内漏,三分支血流通畅,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中国智造”突破技术壁垒,血管健康管理需受重视
CS一体式弓部三分支重建系统的成功应用并非一蹴而就。舒畅教授带领团队历经十余年研发,经过动物实验、反复迭代和临床检验才逐步成熟。在国际同类产品相继夭折的背景下,这支团队用中国原创设计突破技术壁垒,践行着“用最少的钱、最小的创伤,解决病人最大问题”的医疗理念。目前,该技术已推广至全球四大洲,在27个国家和地区完成229台主动脉新技术手术,CS覆膜支架也在包括德国、瑞士在内的5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应用。
陈阿公的手术是CS系统在深圳的第三例临床应用,彰显了“京深联动”医疗模式的优越性。从北京阜外的技术研发到深圳阜外的落地施治,两地团队全程协同,让深圳及周边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国家队”一流水平的诊疗服务。这种医疗资源共享和技术下沉模式,正在为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术后一周,陈阿公顺利康复出院,带着满心轻松回到潮汕老家。他继续种菜、养鸡、喝茶的悠闲生活,但这次经历让他做出了重要改变:“下定决心彻底戒了烟,还拉着大家都戒烟,一家人健健康康,比什么都强!”这种健康意识的提升,正是预防血管疾病的最有效方式。
医生特别提醒,三类人群需要警惕“血管破洞”:65岁以上老年人、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者以及吸烟、高血脂、糖尿病人群。建议这些高危人群定期体检监测血管健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