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探寻美丽中国建设新路径
深态观
深态观
2025-08-26 21:27
原创

鹏城午后,华强北二手电子交易市场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户在摊位前忙碌地进行着二手手机的检测、认证和交易。

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5周岁生日之际,记者走访了多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企业,探寻这座创新之城如何破解“垃圾围城”难题。从华强北的二手电子交易市场到智能回收箱进驻社区,从IT设备循环利用到全球最大二手车展厅,深圳这座以创新著称的城市正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领域展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四十五载风雨历程,深圳经济特区再次以创新实践,为美丽中国建设探索新路径。

顶层设计:引领循环经济发展

“这部手机经过我们22项专业检测,质量和新机差不多,价格却只有一半。”华强北二手电子交易市场一位商户说道。

曾经以华强北电子产品集散地闻名的地方,如今已转型升级为全国首个中国二手电子交易中心。2023年,该中心整合1200㎡产业空间,引入万物新生集团拍机堂MALL,首创“仓卖一体”二手电子交易模式。

这一转变离不开深圳的顶层设计。深圳作为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和“十四五”时期“113+8”个建设城市,以先行示范标准,对标国际一流,全力构建超大城市固废治理的“深圳模式”。

2023年,深圳市政府出台《深圳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构建覆盖全市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我们构建了‘线下门店+线上平台’双轨体系,形成‘回收——检测——销售——再流通’完整闭环。”市场负责人介绍,目前平台注册商户超85.5万,年交易规模突破200亿元,成为全球二手电子产业的风向标,带动国内二手车形成国际竞争力。

企业创新:技术驱动构建循环利用闭环

鹏城夏日,在凌雄科技二手IT设备回收试点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对回收的笔记本电脑进行检测和维修。

“每台设备都要经过严格的数据清除、硬件检测和性能优化流程。”技术主管指着正在检测的设备说,“确保硬件性能达到标准后,才会重新上市。”

凌雄科技作为香港联交所上市企业,构建了“回收——再制造——销售/租赁”全闭环业务模式。2023年,公司成功让130万台IT设备重获新生,减少1.7万吨碳排放。

深圳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不断突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瓶颈。深圳市爱博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再生资源回收试点企业,其自主研发“博绿收收”APP/小程序,整合3.4万“收收哥”,覆盖500多个城市,订单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2023年,公司回收废旧家电超1180万台,形成“高值品类现金流+低值品类覆盖率”业务结构。

微丰启科技作为顺丰子公司,创新性地复用快递网络,赋能收派员在派送中完成上门回收/以旧换新。“我们不改变快递流程,实现了从‘快递网络’到‘服务网络’的升级。”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年服务超百万用户,已入选国家二手商品流通试点企业。

智能分拣,再生资源的“最强大脑”

在福田区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超8000平方米的场地内,喷气式AI智能分选机正在高效运转,自动分拣着各类可再生资源。

“这是我们最新引进的智能分拣系统,分拣准确率达98%,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200%。”分拣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分拣中心是深圳核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枢纽节点。经升级改造后,中心日均处理能力达750吨,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分拣处理再生资源超100万吨。

该中心整合了福田区内所有“点-站-场”体系,包括覆盖全区的智能回收箱(日均回收量100余吨)、6个街道中转站(日均分拣150吨)及末端分拣中心,形成“前端收集-中端分拣-末端处理”的完整闭环。

“我们依托‘深回收智能SaaS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包括AI路径规划、GPS定位监控等。”工作人员一边操作系统一边说,该分拣中心以技术驱动、标准引领、生态协同为核心,不仅实现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更通过绿色化、数字化实践,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绿环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则专注于工业固废处理,其创建的“固废信息化管理平台”已入驻3000多家企业。该公司是一家专业开发和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业帮助企业开展工业固废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   

“每一家企业通过‘绿环管家’小程序,线上预约、轻点下单,我们就会直接上门清运分类的工业固废。”公司负责人表示。

社区实践:智能回收设施融入市民生活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不仅发生在大型分拣中心,也深入深圳的各个社区。

傍晚时分,莲花一村小区的智能回收箱前,居民们陆续前来投递分类好的可回收物。不远处,由回收收益改造的社区花园里,孩子正在嬉戏玩耍。这样的场景,正在深圳各个社区悄然出现。

根据深圳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任务要求,深圳积极推动回收企业进入社区、小区和园区布局智能型回收设施。

截至2024年7月,全市住宅小区共布设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箱3302台,覆盖率达51.9%,形成15分钟服务圈。智能回收箱内置高精度称重模块与AI图像识别系统,可自动区分5大类30余种再生资源,识别准确率达98%。 

产业集群:标准化与规模化双轮驱动

在罗湖区澳康达二手车交易展厅内,3000多台名车整齐陈列。这个12万平方米的全球最大二手车交易展厅,提供全链条服务。

“每辆车都经过多项专业检测,确保车况透明。”展厅负责人说。澳康达蝉联“中国二手车经销商百强榜首”,其交易模式已复制到上海、成都等地,激活二手车市场活力,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成为城市新地标。

在龙华区,深圳市转转科技有限公司龙华二手电子分拣中心项目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这个3万平方米的全国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包含智能质检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及运营服务体系。

“智能质检中心作为全国三大质检枢纽之一,通过自研AI质检系统实现98%的检测准确率,日均处理能力超1万台设备。”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形成了从回收、检测、销售到售后的全链条闭环,可支撑全国4亿用户的二手交易需求。

这些成果背后,是一条日益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产业链条,展现了政府引导与企业创新的协同效应,更是深圳为建设“无废城市”交出的实践答卷。

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新起点上,深圳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领域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样本。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