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犯“考后综合征”? 专家:放松状态 规划未来是关键
2023-06-17 16:04
原创

随着2023全国普通高考落下帷幕,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松口气了。但据专家介绍,在考后一周到放榜后一周这段时间内,考生的各种心理需求会出现“井喷”现象,情绪也会产生较大波动。一些考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考后综合征”,感觉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或者因过度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日常生活。

空虚、焦虑、紧张

部分考生负面情绪不断 

“每天从床上起来的那一刻就告诉自己,我是要高考的人,不要再躺在床上了。然后就很快地爬起来,闭着眼睛刷牙洗脸,然后赶到教学楼上课。”这就是考前小洛(化名)一天的高三生活,也是无数个深圳考生的缩影。

即便如此,小洛依然觉得高三的生活是累但充实的,是有目标的,他会因为考试的成绩失落或开心,哪怕很困难也都告诉自己挺着继续坚持。然而这种状态却在考试结束后被打破了。经常睡到六七点就自然醒了的小洛,突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考后的几天也都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心里空落落的。

与小洛不同,小蔡(化名)在考完的那天晚上,就和朋友一起吃饭、唱歌,直到很晚才回家,第二天早上睡到了自然醒,过上了考前梦寐以求的生活。可玩了两天后,他开始觉得也不过如此,每天结伴的朋友、娱乐方式也就那些。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考生也会因为考试估分而难受,面对即将公布的高考放榜以及接下来的填报志愿而感到焦虑。有些考生甚至会选择用长时间的放纵、自我封闭来逃避。

每当闲下来的时候,小蔡就会开始担心高考成绩,对此他感到十分苦恼,“本来好好的一个没有负担的长假,却还有这么多的负面感受。”

放松状态 寻找兴趣

对未来的规划是关键 

针对“考后综合征”的情况,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学生成长中心主任徐静作出了解释:高考前的12年里,学生从起床、上课、吃饭到休息,都是被严格规范的,且他们也都有具体的目标,如作业、考试和升学。而高考结束后,这些规范和目标都不存在了。同时,高考前因学习忙碌而暂时压制的负面感受,也会因为考试结束而慢慢浮现。

徐静表示,考生可以规范自己的作息,让自己好好放松,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可以帮助调节空洞、焦虑的情绪体验。最重要的是,要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可以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众号的阳光高考栏目里查询有关专业和院校的详细介绍,提前了解每个专业学什么、做什么,为后续志愿填报作准备。也可以实践体验,找身边相关专业工作的长辈问一问,有机会可以去体验下工作,是不是你喜欢的。”

考生秋媛(化名)在高考后列了一张清单:去北京和西藏旅行、学车拿驾照、看好多的电影纪录片、学学钢琴、减脂.....被问起考后综合征时,她说:“考后的生活其实很惬意啊,把高考当做人生的一个阶段和节点,给接下来的生活做一个规划,给自己一点目标去实现,焦虑情绪就会好很多。”空闲时,她也会通过一些网络视频和博主分享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支持孩子的探索

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

据了解,高考结束后,也有家长抱怨孩子的作息:“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游戏”“除了睡就是吃”“不要天天窝在家里,多出去走走”。也许家长出发点是好的,但其实除了考生自身状态之外,家长的态度也会有着一定的影响。

徐静表示,家长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如果家长的心情不好,孩子也无法真正快乐。当孩子在享受假期时,家长也应当如此,面对高考成绩,要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

她建议,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当孩子开始“不听话”时,说明他们在长大,慢慢走向独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没有学业的压力,但是有了更多人生的思考,家长更要支持孩子的探索,支持他们在兴趣、未来、生活的各种探索,陪伴他们一同了解各种专业信息,讨论志愿的填报,鼓励他们体验自己的兴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对于将近三个月的假期,徐静称,假期是孩子休息调整、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希望家长能够尊重孩子成长的科学规律,假期中也给予孩子留白思考、积极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陪伴他们度过一个丰富充实的假期。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实习生 刘月辉